炼象关行记
来源:云南户外在线 图文/江南
昆畹老公路也不知走了多少回,却并不知道在禄丰境内离公路仅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小镇,直到驴友们邀约,才马上行动。
从昆明出发,不到两个小时,在青山绿水间行走半小时,就见一座高大的城楼挡住了去路。城楼前的古老石板已被人马踩得坑凹不平,两边城墙已经倒塌得只剩下几个墙垛,城楼上方镶嵌着一块老石匾——“炼象关”。
炼象关是昆明——下关公路通车(1934年)前昆明通向滇西方向的必经之路,也是昆明通向滇西的战略要地;昆明的布匹、工业品、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向滇西,而下关、临沧方向的茶叶、毛皮,特别是供应云南大部分地区甚至贵州的盐巴,便是由一平浪、黑井等产盐区经此而流出,官府在此设立的盐务稽查,让盐贩们插翅难飞。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昆明的急剧繁荣,这儿川流不息的商贾队伍也达到了鼎盛。
进入关内,是一条一公里多长的古老街道,依旧石板铺就的崎岖不平的街道,街道基本保持七八十年前的格局,街道两边的房子也多为当年的古旧建筑,前仍旧保留着当年的铺面石台,巷道高深,显得神秘而安静;街道上五道城门洞依旧保留着,清清的流水,沿着石古桥下缓缓流动。大约繁荣鼎盛时期不长的缘故,这儿还没有形成大商贾,故而也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大宅豪院,但从房屋飞檐画壁已可以判断,定居这里的商人已经初具规模。
不过,这一切都停留在七十年以前了,从前商贾云集的繁华已成往事,人们又恢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生活方式中去。
同行的女孩子们忙于在这样破旧的“古董”前合影留念,我却被一位八十多岁老大爷绕有兴致的介绍所吸引。据老人介绍,他小时候这儿人流不息,通宵达旦,马帮队伍十分庞大,有多达百匹以上,马帮的头领们大气豪爽,时常赐予他们从未见过的糖果和其他玩意;老人言谈间充满着自豪,可惜的只是这种繁荣在老人的记忆中也仅仅维持了短暂的几年便被公路的修通而打破。
我们在古老而残破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边走边拍照片,又想从街道两旁随意丢弃的残碑断石中找些什么来,可除了火烧的焦糊味和随处堆放的畜粪,也没有其他更深的印象;不觉已是西门。
出了西门,便是一片崇山峻岭,弯弯曲曲的古道往前延伸,马帮们又要在单调而枯燥的山岭间度过他们新的一天;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古诗:西去阳关无故人。